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 新闻中心

学院3名“青椒”接连在生命科学Top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7 08:03 来源: 点击量: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霍学浩)近日,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多位青年教师以西电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

陈雪利副教授在Top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题为“Volumetric Chemical Imaging by Stimulated Raman Projection Microscopy and Tomography”的论文1篇,影响因子11.33,为西电首次。

吕锐婵教授(29岁)在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Top期刊《ACS Nano》发表题为“In Situ Growth Strategy to Integrate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with Ultrasmall CuS for Photothermal Theranostics”的论文1篇,影响因子13.33,为西电首次。

夏玉琼讲师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主办的Top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的论文1篇,影响因子34.09,为西电首次。

受激拉曼显微成像(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SRS)是一种新型的免标记分子成像技术,它通过探测特定化学分子的振动频率特性获得成像对比度,具备化学分子选择性成像的特点。作为一种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SRS需要两束脉冲激光同时聚焦到样本的同一位置,才能产生受激拉曼信号;这导致传统基于高斯光束的SRS只能对样本很薄的一层进行成像,不能进行整个样本的三维体积成像。在文章“Volumetric Chemical Imaging by Stimulated Raman Projection Microscopy and Tomography”中,研究人员利用贝塞尔光束的长聚焦距离,创新性地提出了受激拉曼投影成像概念,可实现大样本整个体积的三维免标记分子成像。该成像技术能够实现活体样本中生物分子的三维免标记定量分析,在研究细胞新陈代谢、脑功能、发展生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活体活检)和药物的疗效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抗癌诊疗领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能够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发出区别于激发光源的可见光,具有很高的识别度;半导体硫化铜作为一种新兴的光热材料,在近红外区域有很强的宽谱吸收。但是,目前尚无可行有效的方法能够将疏水性上转换纳米粒子与硫化铜结合在一起。在文章“In Situ Growth Strategy to Integrate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with Ultrasmall CuS for Photothermal Theranostics”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原位生长法”,将超小硫化铜纳米粒子与具有核壳结构、能够在808纳米激光(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绿色可见光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结合,得到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更高的光热稳定性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硫化铜复合物。通过细胞体外实验和小鼠体内实验证明,该复合物在单一光源808纳米激光的照射下能够发射绿色可见光,且产生的光热效果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这一成果开拓了癌症诊断和抗癌药剂研发的新思路。

RNA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信使RNA和微小RNA成像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信使RNA的形成和转录过程、微小RNA在各类生命过程中的形成过程,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加容易地检测肿瘤。高性能RNA成像探针的出现,愈发拓宽了我们对生命过程和肿瘤检测的认识。在文章“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中,研究人员总结了现有的高性能探针,包括检测外源性RNA的探针和检测内源性RNA的探针。外源性探针可以检测经过特殊修饰的RNA,内源性探针则可以直接对细胞内RNA进行成像。文章深入研究了每一种探针的结构和原理,并通过分析RNA探针在生命过程监测和肿瘤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未来RNA成像探针的设计思路和应用前景。该成果为人们研究信使RNA的转录过程、微小RNA的形成过程,以及基于RNA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生命过程,并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据悉,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面向全球最前沿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年青学院。学院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一方面,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并出台多项激励政策,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一方面,由学院统一协调,安排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学,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田捷院长亲自为访学教师联系培养单位,他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根据每一位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推荐顶级对口研究机构,选定的导师均为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院建立了“外出访学教师工作月汇报制度”,随时掌握青年教师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和科研进展,并协助国外合作导师开展相应的督促和指导。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为青年教师在访学期间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了基础。

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田捷院长的大力帮助下,学院80%以上的青年教师都有过在国际顶尖专家课题组学习和深造的经历,多位教师在访学期间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陈雪利副教授的论文是在美国普渡大学Ji-Xin Cheng教授团队访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吕锐婵教授的论文是在德国马尔堡大学Wolfgang J. Parak教授团队访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夏玉琼讲师的论文是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陈小元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此前2014年,学院王福副教授于美国访学期间曾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1篇。

在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激励下,学院青年教师中先后成长出中组部“青年千人”1名,陕西省“百人”1名,“洪堡学者”1名,我校“华山学者”菁英人才6名。此外,年龄在35岁以下,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以上SCI学术论文,且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优秀青年教师还有3人。青年教师强劲的成长势头为学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上一条:生科院召开201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讨会

下一条:大三学生哈斯木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副“锁子甲”

关闭